原子和原子結構

(一)      物質組成的早期理論與學說

A、  希臘哲學家【留基伯】(Leucippus)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 就認為:把金箔切成兩半,所成的兩片還是金,如此一直切下去,會得到一種極為微小的粒子,這種不能分割的微小粒子,稱為【原子】

                                (1)          不同物質的原子大小、形狀不相同。

                                (2)          【原子】是永恆的;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突然消失。

                                (3)          原子可經由【結合】【分離】【重組】形成各種物質。

B、 由於當時的原子理論只能存在於推論而無法證明,因此始終未被普遍接受。

 

(二)      道耳吞原子說

A、      十九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耳吞根據一些實驗的結果,提出了【原子說】

        道耳吞認為:

                             (1)      一切物質都是由稱為【原子】的微小粒子所組成,這種粒子【不能】再分割。

                             (2)      相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與原子大小均【相同】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與原子大小均
【不同】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組成的。

                             (4)      所謂【化學】反應,是原子間以新的方式重新結合成另一種物質,反應的過程中,原子不會改變它的【質量】【大小】,也不會產生新的原子,或使任何一個原子消失。

B、      道耳吞的原子說雖然可以圓滿地解釋當時許多實驗所觀察的結果,但是仍受限於:

                             (1)      科學理論與儀器的不足,無法測出原子真正的質量。為了化學計量的需要,他採取不同原子間相對質量的倍數,以表示不同原子間的質量關係,此種倍數關係稱為原子量。

                             (2)      隨著科學的發展,道耳吞原子說也顯現出錯誤,例如原子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粒子。

                             (3)      西元1896年,俄國的科學家門得列夫發現,將元素依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時,化學性質相近的元素呈現週期性的變化,即為最早期的【週期表】

 

(三)      物質的組成及特性

A、      道耳吞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稱為原子的微小粒子所組成,這種粒子不能再分割。

B、      根據後來的學者研究結果顯示,許多物質是以【分子】的型態存在。

C、      具有【物質】特性的最小粒子稱為【分子】

D、      分子可由一個或數個相同原子組成的;
也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原子化合而成。

E、       單原子分子:
平常就以單獨的原子存在於自然界,所以是以一個原子就是一個分子。
【例1.
【稀有】氣體(【氦】【氖】【氬】……)
【例2.】氧原子沒有氧氣特性(如助燃性),須兩個氧原子組成氧分子,才有氧氣特性。

F、雙原子分子:
需由兩個相同原子組成一個分子,才能具有物質特性。
【例】大部分
【氣體】都是雙原子分子。
【例】氧、氮、氫、氟、氯等。

G、      化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
【不同】種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分子,就是化合物。
【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組成的化合物。

H、      金屬是由【原子】堆積而成,沒有單獨的【原子】,所以金屬原子有該金屬的特性。

I、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水蒸氣】
氣球內灌滿氫氣,這種氣球便會向上升。
如果不慎這種氣球碰到火燄,則氫氣將會和空氣中的氧反應產生水,會引起爆炸。
【例】1937年德國氫氣飛船『興登堡號』橫越大西洋前往美國,在飛抵終點時,突然在空中起火爆炸,造成重大傷亡,從此再也無人使用易燃的氫氣來製造飛船。

 

(四)      化學反應的模型

A、      根據道耳吞原子說,以模型來說明氫氣燃燒產生水的化學反應。

                                      (1)     
8301

每個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組成的;每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組成。由於氧與氫是不同的元素,所以氧原子與氫原子並不相同,氧原子比氫原子【大】【重】,所以模型中以大球代表【氧】原子,小球代表【氫】原子。
反應後產物(水分子)含有由
【氫】原子與【氧】原子兩種不同的原子,所以水是H2O
從模型中可看出:每個水分子均含有
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2)      當發生化學反應時,【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但是原有的原子不會消失,也不會產生新原子。

A、      道耳吞的原子說可以圓滿地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從模型可知,整個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
【種類】、各種原子【數目】、各個原子【質量】都沒有改變,僅原子間的【排列方式】改變而已。
既然化學反應前後,各個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所以反應前所有物質的總質量恆等於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

 

(一)      構成原子的粒子

A、 道耳吞的【原子說】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但到十九世紀末期,從許多實驗的結果發現,原子也能夠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B、 西元1897年,湯木生成功地從原子中分離出帶【負電】【電子】,並認為原子應該是密度【均勻】且帶【正電】的球體,而帶【負電】的電子分布在原子中,就像是布丁中的葡萄乾一般。

C、 西元1911年,拉塞福由實驗結果發現原子大部分是空空洞洞,沒有任何東西存在,而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極小區域,稱為【原子核】,電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而環繞原子核旋轉,如同太陽系中的行星繞太陽旋轉一般

D、 構成原子的粒子:【電子】【質子】【中子】

     

D、 電子、質子、中子的比較:

(1) 電子、質子、中子的發現順序:【電子】最先被發現,其次為【質子】【中子】

(2) 電子、質子、中子的帶電性:

(A) 電子帶【負電】,它是【電荷】的最小單位。

(B) 質子帶【正電】、電量與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C) 中子帶【中性電】

(3) 電子、質子、中子質量:【質子】質量=【中子】質量=1840(電子質量)

 

(二)      拉塞福的原子模型

A、 File0006拉塞福的原子模型的涵義:

(1)     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的【電子】構成。

(2)     原子核帶【正電】,位居【原子中央】,體積【極小】,而質量比【電子】大很多。電子受【原子核】吸引環繞【原子核】做旋轉運動。

(3)     電子運動的範圍即視為【原子】的大小。

(4)     如果把【電子】在原子核外運動的範圍假想為操場,則【原子核】的大小就如同在操場中心的十元硬幣的大小。

 

(三)      原子的帶電、質量與特性:

A、 原子的帶電情形:

(1) 原子保持【電中性】

(A)    經由許多科學家不斷的研究,發現原子核是由帶【正電】【質子】【不帶電】【中子】所構成。

(B)     一個【質子】所帶的電與一個【電量】所帶的電量一樣多,但二者的電性【相反】【質子】數與【電子】數相等,使整個原子保持【電中性】

(2) 帶電的原子:

(A)    由於質子位於【原子核】內,其數目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一般物質帶電,都是【自由電子】轉移的結果。

(B)     帶正電的原子:
如果一個原子
【失去】電子時,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就會多於核外的【電子】數目,此時原子就帶【正電】
◎ 一原子為M,失去一個電子而帶一單位正電,則寫成
M

(C)     帶負電的原子:
如果一個原子
【獲得】額外的電子時,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就會少於原子核外的【電子】數目,此時原子就帶【負電】
◎一中性原子N,獲得1個電子而帶一單位負電,則寫成
N

B、 當毛皮與塑膠尺摩擦後,塑膠尺會帶【負電】,毛皮帶【正電】
【毛皮】上有一部分電子轉移到【塑膠尺】上,使【塑膠尺】帶了額外的負電,【毛皮】本身卻因失去了電子,而帶有【正電】

C、 原子的質量:

(1)      【中子】雖然不帶電,但其質量與【質子】非常接近,而【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1840倍,所以整個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註: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原子核中
【質子】【中子】的質量之總和。

              即原子的質量≒【質子】數+【中子】

D、 質子數決定原子的性質:

(1) 原子的性質和其【質子】數有關:兩原子若其核內的【質子】數不同,則原子的性質就不同。
 
註:電中性的原子
【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故電子數相等的兩中性原子,性質相同。

(2)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必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子】必不同。
 
原子核中的
【質子數】是判斷原子種類的主要依據,又稱為原子序。
 
註:已發現的109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數皆不相等,性質也不相同。

 

(四)      原子及離子

A、 一般的化學反應,一個原子的外圍電子較容易失去或獲得,稱為【自由】電子;
而原子內部的電子則不容易有得失的現象,稱為
【束縛】電子。

B、 一個中性原子其原子核中所帶正電的總電量,應等於核外電子所帶的總電量,因此原子成電中性。

C、 當原子失去電子時,此時原子內的電子總數【減少】,使得原子內的正電總量【大於】核外的負電總量,因此原子帶【正電】,形成【陽離子】

D、 當原子獲得電子時,此時原子內的電子【增加】,使得原子內的正電總量【小於】核外的負電總量,因此原子帶【負電】,形成[陰離子】

E、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性質【不同】

 

【補充】:

1.          化學反應的變化:

甲、一定保持不變:

                                       (1)       原子質量。

                                       (2)       原子種類。

                                       (3)       原子個數。

                                       (4)       原子性質。

乙、可能保持不變:

                                       (1)       分子個數。

                                       (2)       分子體積。

丙、一定會改變:

                                       (1)       原子排列。

                                       (2)       分子性質。

                                       (3)       分子種類。

 

◎元素、化合物與原子、分子

  以○代表A原子、◎代表B原子,試回下列問題:

  ()○○  ()○○○  ()◎◎  ()◎○◎  ()◎○○◎

(1)       那些是元素?【甲乙丙】;那些是化合物?【丁戊】

(2)       何者可代表水分子?【丁】;
何者代表氧分子?【丙】

 

◎化學變化的模型

  如圖,為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分子的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分子的反應是屬於【化學】變化,【放熱】反應。

(2)       8307水分子的性質和氫氣、氧氣的性質【不同】,其中【水分子】是化合物,【氫氣、氧氣】是元素。

(3)       反應過程中氫、氧原子的排列方式和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       反應前後氫、氧原子總數【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

(5)       (4)之外,各原子的質量也沒改變,故反應前所有物質的總質量恆【等於】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故可圓滿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變化的模型

8306

  下圖表示某一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組合情形,試回答下列問題:

(1) 由圖知:ABC中共含有幾種原子?2種】

(2) C中,AB兩種原子的個數比為21

(3) 100A100B反應可得C100個。

(4) 若每一個A原子質量為B3倍,則CAB兩元素的質量比為61

 

◎物、分子的模型

以「○』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在自然界能以原子狀況單獨存在者有B
以分子狀況存在者的有
CDEF

(2) 以化合物狀況存在的有DF;由一種元素所組成的物質有BCE

(3) 承上題,屬於同一種元素的物質有CE

(4) 是元素的分子者有BCE

 

◎元素、化合物與原子、分子

  以○代表A原子、◎代表B原子,試回下列問題:

  ()○○    ()○○○    ()◎◎    ()◎○◎  ()◎○○◎

(1) 那些是元素?【甲乙丙】;那些是化合物?【丁戊】

(2) 何者可代表水分子?【丁】。 何者代表氧分子?【甲】

 

◎原子的結構模型

8502  如右圖,是一原子之模型;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A【原子核】B【中子】C【電子】D【質子】

(2) 此原子呈電中性時,質子數為2,中子數為2,電子數為2

 

◎各種原子中的質子數、中子數和電子數

元素

C

O

Mg

Al

Fe

質子數目

6

8

12

13

26

原子質量

12

16

24

27

56

  試參考右表,並回答下列問題:

(1) 原子核內含有最多中子的元素是Fe

(2) 原子核內中子數和核外電子數恰相等的元素有COMg

 

◎化合物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

    已知質子數:C6,O8,H1;原子質量:Cl2,O16,H1,試問:

(1) 一個二氧化碳(CO2)分子中,含質子數22個,中子數22個,電子數22個。

(2) 一個水(H2O)分子中所含質子數為10個,中子數8個,電子10個。

【解析】:碳:質子數=6   中子數=1266   電子數=質子數=6
氧:質子數=8   中子數=1688   電子數=質子數=8
氫:質子數=1   中子數=110   電子數=質子數=1
二氧化碳(CO2)
質子數=68×222   中子數=68×222   電子數=68×222
水分子(H2O)
質子數=1×2810   中子數=0×288    電子數=1×2810

 

 

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

32

14

30

14

32

l6

◎已知甲、乙、丙三種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如右表,則:

(1) 那一個原子的質量最大?【丙】

(2) 那些原子的化學性質相同?【甲丙】

(3) 甲、乙是否同一種元素?【否】。甲、丙是否同一種元素?【是】

【解析】:甲質量數=321446   乙質量數=301444    丙質量數=321648
質子數相同者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因此甲、丙為同一物質。
甲乙質子數不同,因此不是相同元素。

 

一、選擇題:

(   )1.     關於化學變化發生的前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原子總數不變,但各種類原子的數目可能有所增減 (B)分子的總數可能不同,但總質量前後保持不變 (C)原子總數與分子總數均改變,但兩者的總和保持不變 (D)原子總數可能不同,但前後質量保持不變

【答案】:【B

【解析】:化學反應前後,分子的總數(總體積)可能保持不變,但是反應前後的總質量則一定不變。

 

(   )2.     蠟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下列有關此反應敘述何者正確?
(A)
原子種類發生變化,有新原子產生 (B)反應物的原子消失  (C)原子重新排列,反應前後原子數目、種類不變 (D)原子個數發生變化且反應前後質量改變

【答案】:【C

【解析】:蠟燭成份含CH元素,燃燒產生CO2H2O,依道耳吞原子說,反應前後原子質量、種類、個數保持不變,僅原子排列改變。

 

(   )3.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後:
(
)原子質量改變  ()原子個數改變  ()原子組合會改變
()必產生新分子  ()質量守恆。
以上正確的有幾項?
(A)
二 (B)三 (C)四 (D) 

【答案】:【B

【解析】: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後,原子的質量、種類、個數保持不變,僅 ()原子的組合發生改變, ()形成新的分子,但反應前後遵守 ()質量守恆定律。

 

(   )4.     ABCD各物質,其組成粒子如圖,何者屬於化合物?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化合物為不同粒子依特定的比例相結合。
B
為化合物;C是混合物;AD是元素。

 

(   )5.     承上題,ABCD各物質,組成粒子如圖,屬於元素者為何? 
(A)B
 (B)C (C)AD (D)BC

【答案】:【C

【解析】:元素是由同一種粒子結合而成。

 

(   )6.     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可說明蠟燭不含下列何物 
(A)
氮原子 (B)氫原子 (C)氧原子 (D)碳原子

【答案】:【A

【解析】:蠟燭燃燒生成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但沒有產生含氮的化合物;因此原物質內不會有氮元素。

 

(   )7.     在一般的化學反應中,可能改變的是下列何項?
(A)
原子種類 (B)分子種類 (C)質子總數目 (D)系統總質量

【答案】:【B

【解析】:一般的化學反應因為會產生化學變化,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種類。

 

(   )8.     1937德國興登堡號飛船,橫越大西洋前往美國時,即將抵達終點時,突然在空中起火爆炸,造成重大傷亡,是因此氣船充滿何種氣體?
(A)
氧 (B)氦 (C)氫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氫氣具有可燃性,只要一點火花,容易和氧氣結合產生水,造成激烈的爆炸。
氫氣+氧氣à水蒸氣。

 

(   )9.     一個氮分子含有幾個原子?
(A)
一個 (B)二個 (C)三個 (D)很多個

【答案】:【B

【解析】:氮氣分子是雙原子分子,分子式為N2

 

(   )10.  碳酸鈉中的鈉原子和氫氧化鈉中的鈉原子,其質量大小為何?
(A)
前者較大 (B)後者較大 (C)兩者相等 (D)不一定

【答案】:【C

【解析】:依道耳吞的原子說,相同的原子其質量和大小都相同,和來源無關。
因此不論是何種化合物中的鈉原子,其質量和大小都一樣。
例如:氯化鈉中的鈉、氫氧化鈉中的鈉、碳酸鈉中的鈉、碳酸氫鈉中的鈉都有相同質量的鈉原子。

 

(   )11.  鑽石、石墨和芙,均是由碳原子所構成,但它們的性質差異極大,主要原因是何者的不同?
(A)
原子種類 (B)原子數目 (C)原子排列方式 (D)原子質量

【答案】:【C

【解析】:鑽石、石墨和芙,均是由碳原子所構成,稱為同素異性體。
同素異性體是指相同的元素,但是由於盤列結構不相同,因此性質不相同。
鑽石為四面立方體構造,為最硬的物質;石墨為平面結構,有自由電子,是唯一能導電的非金屬;芙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C60,又稱為巴克球,硬度比鑽石更大,但僅為實驗室中合成。

 

(   )12.  下列那兩種氣體混合有爆炸危險?
(A)
氫、氧 (B)氫、氮 (C)氮、氧 (D)氦、氧

【答案】:【A

【解析】:氫氣具有可燃性,和氧氣點火燃燒產生激烈的反應。
氫氣+氧氣à水蒸氣。

 

(   )13.  氫+氧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水是化合物 (B)氫和氧是元素 (C)氫和氧的性質相似 (D)此為一種化學變化,反應前後總質量不會改變

【答案】:【C

【解析】:氫氣H2、氧氣O2,都是由雙原子組成的元素物質。
不同的原子性質不相同,因此氫原子和氧原子性質不同,氫氣和氧氣性質不同。
氫氣有可燃性、氧氣有助燃性,水蒸氣不助燃不可燃,可以滅火。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原子重新排列,因此產生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

 

(   )14.  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組成如圖,其中○、●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乙是元素,丙、丁是混合物 (B)甲、乙是純物質,丙、丁是混合物 (C)甲、乙、丙是純物質,丁是化合物 (D)甲、乙、丙是純物質,丁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甲乙皆為單一的一種原子所組成,所以都是元素;
甲只有2○原子所形成的雙原子分子;乙只有2●原子所形成的雙原子分子。
丙是2個●原子和1個○原子所形成的物質,所以丙含2種原子,丙為化合物。
丁則是有2個甲分子、1個以分子和1個丙分子所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   )15.  不論何種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原子組成的,這種看法是於1808年提出,叫做什麼?
(A)
波以耳原子說 (B)法拉第原子說 (C)亞佛加厥原子說 (D)道耳吞原子說

【答案】:【D

【解析】道耳吞的原子說主張,所有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種粒子稱為原子。

 

(   )16.  代表氬原子,則下列模型何者可表示氬氣?
(A)   (B)
   (C)    (D)

【答案】:【A

【解析】:氬氣是單原子分子,因活性小,不易形成化合物,在自然界都是單獨存在,化學式為Ar,只有一顆●原子,即成為獨立的物質。

 

(   )17.  下列那些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  ()  ()二氧化碳  ()金。
(A)
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

【答案】:【B

【解析】:在自然界能存在,且具有物質特性的粒子,稱為分子。
(H2O)是由水分子所組成;氧氣(O2)是由氧分子所組成;
二氧化碳(CO2)是二氧化碳分子所組成;金是由金原子堆積而成。

 

(   )18.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重新排列生成新的物質,但各原子的重量為何?
(A)
不變 (B)增加 (C)有的增加,有的減少 (D)減少

【答案】:【A

【解析】:依道耳吞的原子說,進行化學反應時,原子會重新排列,組成新的粒子,但是各原子的質量、種類和個數則始終保持不變,亦即原子不生不滅。

 

(   )19.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故各種物質的粒子皆相同 (B)構成一切物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C)具有原來物質特性的微小粒子叫原子 (D)物質的性質是由構成它的原子數目、種類和排列方式來決定

【答案】:【D

【解析】:(A) 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相同的原子有相同的性質,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性質。
(B)(C)
構成物質最小的粒子為原子,具有物質特性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D)
正確,物質根據組成原子的種類、個數和排列方式決定物質的特性。

 

(   )20.  蠟燭燃燒時,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氧氣中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和碳兩種原子,水中含有氫及氧兩種原子,由此可確定蠟燭中至少含有那幾種原子?
(A)
氫原子和碳原子 (B)氧原子和碳原子 (C)氧原子和氫原子 (D)氫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A

【解析】:蠟燭中含碳原子(C),和空氣中的氧結合成為二氧化碳分子;
蠟燭中含氫原子(H),和空氣中的氧結合成為水分子;
因此蠟燭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表示原來的蠟燭中含有碳原子和氫原子,而氧原子可能來自於空氣中,無法確定是否蠟燭中含有氧原子。

 

(   )21.  下列那一項敘述不是「道耳吞原子說」的內容?
(A)
所有物質皆由原子所組成,而且原子不可分割 (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量與大小都不同 (C)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及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D)產生化學反應時,原子將重新排列

【答案】:【C

【解析】:道耳吞的原子說只提及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尚未知原子內尚有電子、質子和中子。

 

(   )22.  」與「」分別代表不同的原子,則下列何者可以代表化合物的分子?
(A)
 (B)  (C)  (D)

【答案】:【B

【解析】:化合物具有2種以上不同的原子,因此(B)2種不同粒子,為化合物。

 

(   )23.  植物行光合作用發生化學反應時,各化合物之間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原子種類改變 (B)原子總數改變 (C)分子總數不變 (D)原子重新排列,但種類不變

【答案】:【D

【解析】:植物行光合作用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式為:
二氧化碳+水à葡萄糖+氧
產生化學變化前後原子重新排列,但是原子的質量種類個數都保持不變,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   )24.  於下列反應中: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若反應物中有鈣原子30個,則生成物中有多少個鈣原子?
(A)15
個 (B)30個 (C)45個 (D)60

【答案】:【B

【解析】: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質量種類個數保持不變,所以在反應前反應物有鈣原子30個,反應後的生成物有鈣原子也是30個。

 

(   )25.  某化學反應如下:則產物空格,應填入下列何者?

(A)   (B)
  (C)  (D)

【答案】:【B

【解析】:反應前方程式左邊有6原子,2原子,反應後原子總數不變,都是6原子,2原子,但是分成2個分子,因此每個分子中有3原子,1原子。
所以產物應為3原子,1原子,故應為(B)

 

(   )26.  二十世紀初,由實驗結果推斷出,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環繞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之原子模型的科學家為
(A)
道耳吞  (B)拉塞福  (C)普利士利  (D)法拉第。

【答案】:【B

【解析】:二十世紀初,拉塞福發現原子核,並提出行星模型,認為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環繞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

 

(   )27.  若以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原子,如圖表示甲、乙兩物質反應生成丙物,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乙、丙都是化合物 (B)甲是化合物,乙和丙是元素 (C)甲和乙是元素,丙是化合物 (D)甲、乙、丙都是元素

【答案】:【C

【解析】:甲、已都只含一種粒子,因此甲乙都是元素,丙含2種不同的粒子,因此丙為化合物。

 

(   )28.  依拉塞福的原子模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若原子為電中性,則該元素原子序等於原子核外電子數  (B)帶正電的原子,原子中的電子數目比質子數目多  (C)整個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原子核中質子與中子質量之和  (D)原子核占原子體積的極小部分。

【答案】:【B

【解析】:中性原子內部的電子(負電荷)和中心的質子(正電荷)數目應相等。
(B)錯誤,帶正電的原子是失去了電子,因此電子數目減少,而質子數比電子數多,所導致的結果。

 

(   )29.  關於原子結構,何者正確?
(A)
質子、中子、電子在原子中均勻分布  (B)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環繞在外  (C)原子核由電子和質子構成,中子環繞在外  (D)原子核由中子構成,質子及電子均勻分布在核外。

【答案】:【B

【解析】:(A) 電子在原子的外圍環繞,質子和中子則集中在原子的中心。
(B)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所組成,電子則繞著原子的中心旋轉。

 

(   )30.  下列粒子的大小,何者由小而大排列?
(A)
電子、原子、分子、晶體  (B)原子、分子、晶體、電子  (C)分子、原子、電子、晶體  (D)電子、晶體、原子、分子。

【答案】:【A

【解析】:晶體是由許多的分子依特定的排列方式堆積而成,而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依一定的比例所組成,而原子內部含有電子。
因此組成物質的由小至大:電子à原子à分子à晶體。

 

(   )31.  質子、中子、電子最先被發現者為
(A)
電子 (B)質子  (C)中子  (D)同時被發現。

【答案】:【A

【解析】:電子帶負電,在原子外圍,最先為湯木生所發現。

 

(   )32.  下列何者為最先被發現電荷的最小單位?
(A)
電子 (B)質子 (B)中子(D)原子核。

【答案】:【A

【解析】:電子帶負電,為自然界最小的基本粒子,在原子的外圍,最先為湯木生所發現。

 

(   )33.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那一項錯誤?
(A)
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構成  (B)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於原子核  (C)一個質子所帶的電量等於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唯二者的電性相反  (D)中性原子失去電子後,會變成陰離子。

【答案】:【D

【解析】:中性原子失去電子後,質子數會比電子數多,因此原子會帶正電,成為陽離子。

 

(   )34.  鋁質子數為13,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鋁原子核內有13個電子  (B)鋁原子核帶正電  (C)鋁原子失去電子後,變成帶正電  (D)帶正電的鋁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3個質子。

【答案】:【A

【解析】:鋁質子數為13,在原子核內含有13個質子,而在原子核的外圍有13個電子環繞。

 

(   )35.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電中性的原子,其質子數必等於電子數  (B)一個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其質子與中子質量的總和  (C)一個電子與一個質子的帶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D)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所構成。

【答案】:【D

解析】:(D)錯誤,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構成,點子則是在原子的外圍。。

 

(   )36.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大多數原子核僅由質子所構成  (B)原子核內的中子數一定等於質子數  (C)原子呈電中性時,其質子數等於原子核外的電子數  (D)質子質量為電子的1840倍,故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原子核中質子質量之和。

【答案】:【C

解析】:(A)大多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所構成;
(B)
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等於和外的電子數,但是質子和中子數則不一定會相等。
(D)
質子質量為電子的1840倍,而原子核內包含質子和中子,以及核外可忽略質量的電子,故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原子核中質子的質量總和。

 

(   )37.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原子質量是質子、中子和電子質量的和  (B)原子核占有原子大部分的體積和質量  (C)一中性原子失去電子時,該原子就帶負電  (D)電荷的最小單位是原子。

【答案】:【A

【解析】:(A) 原子包含質子中子和電子,原子質量則是所有粒子的質量總和。
(B)
原子核在原子內佔極小的體積,但是極大的質量。
(C)
中性原子失去電子時,該原子的負電減少,因此原子將帶正電。
(D)
電荷的最小單位為電子。

 

(   )38.  原子呈電中性的原因是
(A)
質子數=中子數  (B)質子數=電子數  (C)中子數=電子數  (D)質子數=電子數=中子數。

【答案】:【B

【解析】:原子呈電中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和核外的電子數目相等。

 

(   )39.  組成原子的三種基本微粒子是電子、質子和中子,若某原子核含X個質子和Y個中子,核外軌道含Z個電子,則下列何者對任何元素的原子皆正確?
(A)X
Y  (B)YZ  (C)XZ  (D)XYZ

【答案】:【C

【解析】:原子內部的質量數=質子數(X)+中子數(Y)
而正電荷數目=負電荷數目,因此質子數(X)應等於電子數(Z)

 

(   )40.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可決定原子的性質  (B)由其一元素原子中質子與中子的數目,可約略決定該元素的原子質量  (C)原子核本身是不帶電的  (D)質子數6的中性原子含有6個電子。

【答案】:【C

【解析】:(C)錯誤,原子核本身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組成。

 

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

質量

23

30

53

27

28

55

25

28

53

25

29

54

(   )41.  甲、乙、丙、丁四種原子,其質子數、中子數及質量如右表,則下列那一組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質?
(A)
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丙、丁。

【答案】:【D

【解析】:原子的性質由質子數目決定,因此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質必須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相等,所以丙和丁的質子數目相等,皆為25,表示都是相同元素。

 

(   )42.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等於核外的電子數,所以電子呈中性  (B)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且約等於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和  (C)原子核帶正電  (D)原子核內中子數必須和質子數相等。

【答案】:【D

【解析】:(D)原子核內質子數目必等於原子和外電子數相等,但中子數目則不一定會相等。

 

(   )43.  原子中易以轉移的粒子為
(A)
質子  (B)中子  (C)電子  (D)以上皆是。

【答案】:【C

【解析】:原子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和旋轉,最容易脫離原子的束縛,而離開原子。

 

(   )44.  一個原子會帶負電,是由於下列何種原因?
(A)
原子核中失去質子  (B)原子核獲得質子  (C)原子失去電子  (D)原子獲得電子。

【答案】:【C

【解析】:原子帶負電,是因為原子獲得電子,使得原子內部的電子數目增加,因此負電荷比正電荷多,才因此帶負電。

 

(   )45.  有關原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
電子、質子與中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主要基本粒子,均勻分布在原子中  (B)中子不帶電且質量與質子相近  (C)質子的質量為電子的1840倍,帶正電  (D)元素不同,原子核中所含質子數不同,性質也相異。

【答案】:【D

【解析】:

 

(   )46.  質子、中子、電子三種粒子質量的大小關係為何?
(A)
質子=中子>電子   (B)質子>中子>電子  (C)質子=中子=電子 (D)質子>中子=電子。

【答案】:【A

【解析】:中子的質量最大,比質子質量略大,質子質量約等於中子質量,而遠大於電子質量;因此中子質量=質子質量>電子質量。

 

(   )47.  一個原子的質量約為
(A)
原子核中質子數和中子數總和  (B)原子核內的質子和核外電子質量總和  (C)原子核內的中子和原子核外電子質量總和  (D)核內質子的質量。

【答案】:【A

【解析】:由於電子的質量太輕,因此經常經電子的質量忽略,計算原子的質量,經常僅算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和;一個原子的質量大約等於質子質量和中子質量的總和。

 

(   )48.  原子的性質,隨著下列何種粒子的數目之不同而不同?
(A)
質子  (B)中子  (C)電子  (D)質子和電子的和。

【答案】:【A

【解析】:原子的性質由質子的個數決定,質子數相同,代表同一種原子,質子數不同則表示為不同的原子,因此便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   )49.  已知氫和氧原子所含的質子各為1,8,若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組成,則一個水分子所含的質子數為
(A)9  (B)10  (C)17  (D)18

【答案】:【B

【解析】: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包含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氫原子的原子序為1,有1個質子;氧原子的原子序為8,有8個質子;
所以水分子含有質子數=1x2+810個質子。

 

(   )50.  氯原子獲得一個電子而帶負電(寫成Cl),此時具有電子數為18,則一個中性的氯原子含有質子
(A)16
  (B)17  (C)18  (D)19個。

【答案】:【B

【解析】:Cl18個電子,因此電子多1個,所以質子比電子少1個,
質子數=18117個。

 

(   )51.  關於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錯誤?
(A)
由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就可知道該原子之原子序  (B)原子核是由電子、質子及中子所構成的  (C)中性的原子失去電子則帶正電  (D)原子的質量約略等於中子與質子的質量和。

【答案】:【B

【解析】:原子核僅由質子和中子所組成,電子在原子核外,不在原子核內。

 

(   )52.  毛皮摩擦塑膠棒,毛皮帶正電,則
(A)
塑膠捧上一部分電子移到毛皮  (B)塑膠棒上部分質子移到毛皮  (C)毛皮上部分電子移到塑膠捧  (D)毛皮上部分質子移到塑膠捧。

【答案】:【C

【解析】:毛皮和塑膠棒摩擦,毛皮因為失去電子,即電子由毛皮轉移至塑膠棒,所以毛皮的電子減少,因此帶正電,而塑膠棒則因得到電子,因此電子數目增加,因此帶負電。

 

(   )53.  右表中,那兩欄有錯誤?
(A)
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答案】:【C

【解析】: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在原子和外圍,而質子則在原子核中央,因此()()為錯誤。

 

(   )54.  原子帶正電,是由於下列何種原因造成?
(A)
原子核中失去質子  (B)原子獲得電子  (C)原子失去電子  (D)原子核獲得質子。

【答案】:【C

【解析】:原子帶正電,是由於電子轉移,原子失去了電子,因此質子數目比電子數目多,所以才會帶正電。

 

(   )55.  與絲絹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此時玻璃棒上的電子總數與質子總數相較之下為
(A)
質子數>電子數 (B)電子數>質子數  (C)電子數質子數  (D)質子數電子數。

【答案】:【A

【解析】:絲絹和玻璃棒摩擦,使得絲絹帶負電,玻璃棒帶正電,此時玻璃棒的電子數目減少,因此質子數目>電子數目。

 

(   )56.  下列各原子中,化學性質相同的是那些?(N代表中子,P代表質子。)
(A)
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答案】:【D

【解析】:化學性質相同,必須有相同數目的質子,因此P需相同,所以僅有乙和丁質子數皆為25

 

(   )57.  氧原子與氯原子化學性質不同,主要由於
(A)
二者所含質子數不同  (B)二者所含中子數不同  (C)二者原子質量不同  (D)二者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不同的原子由於質子數目不同,因此性質不相同,所以氧原子與綠原子為不同原子,有不同的質子數目。

 

(   )58.  硫酸分子的化學式為H2SO4,根據此化學式,則下列哪一項推論是錯誤的
(A)
硫酸分子由三種原子組成 (B)硫酸分子中氧原子最多 (C)硫酸分子中氫原子數與氧原子數的比為12 (D)硫酸分子的分子式也可以寫成H4S2O8

【答案】:【D

【解析】:H2SO4包含HSO三種原子,而共有2H原子、1S原子、4O原子,共7個原子;其中O原子最多。
H
原子:O原子=2412
1
個硫酸分子,有一定的組成,不能依任意比例增加,因此不能寫成H4S2O8

 

(   )59.  有個比喻「原子核相對於整個原子,相當於一隻蒼蠅在一個大教堂」關於這句話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原子內其實大部分是空洞的 (B)大部分的質量平均分散在原子核外 (C)原子核佔整個原子體積的極小部分 (D)原子的體積決定於電子分布的範圍。

【答案】:【B

【解析】:原子內部的質量集中在中心的原子核,而原子核的體積極小,可以比喻成大教堂內的一隻蒼蠅,或是足球場中央的1個銅板。

 

(   )60.  下列哪一項敘述不是道耳吞原子說」的內容?
(A)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形狀不同 (B)相同元素的原子,其質量均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組成的 (D)化學反應是原子間以新的方式重新結合成另一種物質。

【答案】:【A

【解析】:所有的原子外圍由電子圍繞,因此所有的原子形狀皆為球形,不同的原子可能半徑大小、質量多少不相同,但是原子的形狀應相同。

 

(   )61.  有關拉塞福提出的模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電子附著在原子核的表面 (B)原子核帶正電 (C)中子環繞在原子核的外圍 (D)質子移動的範圍即為原子的大小。

【答案】:【B

【解析】:依據拉塞福的原子模型,電子在原子的外圍,繞著中心的原子核旋轉,電子旋轉的半徑即為原子的大小。
原子核帶正電,包含質子和中子,體積極小,質量極大。

 

(   )62.  已知He的原子序=2,原子量=4,則He的結構圖,哪一個圖比較合理?
(A)YW823B-5-2a
 (B)YW823B-5-2b (C)YW823B-5-2c (D) YW823B-5-2d

【答案】:【A

【解析】:氦原子序2,原子量4,在中心有2個帶正電的質子,2個不帶電的中子,在外圍有2個帶負電的電子。

 

(   )63.  原子電中性表示什麼?
(A)
質子數=電子數 (B)質子數=中子數 (C)中子數=電子數 (D)質子數+電子數=中子數。

【答案】:【A

【解析】:原子電中性表示在原子內部正電荷的質子數目等於負電荷的電子數目,因此必須質子數=電子數。

 

(   )64.  有關分子式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分子式是化學式中的一種 (B)由物質的分子式可以得知該物質的特性 (C)CO2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D)CaCl2表示氯化鈣是由兩個氯原子和一個鈣原子結合而成。

【答案】:【B

【解析】:化學式包含分子式、示性式、結構式、簡式等,分子式為化學式表示的其中一種方法。
由是可是可以知道物質組成的種類和個數,但是無法判斷其性質,性質的判斷須從實驗結果來確認。

(   )65.  某中性原子Q的陰離子Q2包含的電子數、中子數分別為3634。則此中性原子所含之質子數x、電子數y、質量數z分別為何?
(A)x
34y36z72 (B)x36y36z72 (C)x34y34z68 (D)x34y36z68

【答案】:【C

【解析】:Q2包含的電子數、中子數分別為3634,表示原子包含電子數目36個,但因為”2,因此電子多2個,所以質子數目僅有36234個質子。
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343468
因此質子數X34個;中子=34個;電子數y34個;
質量數Z68

 

(   )66.    下列哪一個示意圖比較接近拉塞福所提出的原子模型?
(A)030507   (B)030508   (C)030509  (D)
以上皆非

【答案】:【C

【解析】:拉塞福的原子模型接近行星模型,假設電子在原子的外圍,繞著原子核旋轉,原子核內部有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體積極小,但質量很大。

 

(   )67.  下列有關粒子特性的敘述,何者正確?
(A)質子不帶電荷 (B)化合物由相同種類的原子組成 (C)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的電子構成 (D)鈉原子與鈉離子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答案】:【C

【解析】:(A)質子帶正電;  (B)不同種類的原子依一定的比例,所結合而成的是化合物;
(C)
正確,原子包含質子、中子和核外的電子。
(D)
鈉原子與鈉離子性質不相同,鈉原子活潑易氧化,鈉離子安定在體內能安定存在。

 

(   )68.  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的存在?
(A)
氫原子 (B)氧原子 (C)碳原子 (D)氦原子。

【答案】:【A

【解析】:清原子序為1,質量數為1,僅有1個質子,在原子核內部無中子。

 

(   )69.  在皇宮的樑柱上貼了一層金箔,若以放大鏡仔細觀察,為何看不見金原子呢?
(A)
金原子與樑柱產生化學反應而變成其他物質 (B)金原子貼在樑柱上時,由球狀變成片狀,讓你無法看出來 (C)金原子極小,使用放大鏡也看不見 (D)金原子滲入樑柱內,因此無法看見。

【答案】:【C

【解析】:金屬是由原子堆積而成,但是原子的體積極小,以肉眼無法觀測,一般倍數的顯微鏡也無法觀測其存在。

 

(   )70.  下列的原子模型中何者不是同一元素?

【答案】:【D

【解析】:(A)2個質子、(B)2個質子、(C)含有2個質子、(D)則僅有1個質子,因此(D)與其他元素不相同。

 

(   )71.  CCC,對於左列三種碳原子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此三種碳原子中的中子數不同 (B)此三種碳原子中的電子數不同 (C)此三種碳原子中的原子數不同 (D)此三種碳原子中的質子數不同。

【答案】:【A

【解析】:CCC皆含有6個質子,為同一種元素,同一種原子,有相同的原子序,但是不同的質量數,因此中子數目不相同。
元素的左下角為原子序(質子數),左上角則為質量數,即為質子數+中子數。
C1468個中子;C1367個中子;C1266個中子。

 

(   )72.  我們所定義的原子序,主要是以何者的數量作為判斷標準?
(A)
電子數 (B)質子數 (C)中子數 (D)原子數。

【答案】:【B

【解析】:原子序為週期表內的原子排列順序,是依據質子數目排列。

 

(   )73.  組成原子的三種基本微粒是電子、質子和中子,若某中性原子原子核含X個質子和Y個中子,核外軌道含Z個電子,則下列何者對任何元素皆正確?
(A)X
Y (B)YZ (C)XZ (D)XYZ

【答案】:【C

【解析】:中性的原子內部,必定遵守質子數=電子數,因此XZ
中子數目則和質子或電子數目無關。

 

(   )74.  已知鈉的原子序為1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鈉的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 (B)鈉的原子量為11 (C)鈉的原子核外有11個電子 (D)鈉的質量數一定大於11

【答案】:【B

【解析】:鈉的原子序為11,表示原子核內部有11個質子,而原子核外則有11個電子;但是原子鈉大約等於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題目未提及中子數,因此質量數無法判斷,但質量數必定大於11

 

(   )75.  下列有關原子的模型各項敘述,何者比較符合現今已知原子內各種粒子的分布狀況? 
(A)
可用「西瓜」比喻原子內的狀況;西瓜子的分布方式,就如同電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方式 (B)可用「行星繞日」比喻原子內的狀況;行星就如同中子,一顆太陽就如同一顆不可分割的原子核 (C)可用「行星繞日」比喻原子內的狀況;行星就如同電子,然而太陽的位置放置有如多顆粒子所構成的核心 (D)可用實心的鉛球比喻原子內的狀況。

【答案】:【C

【解析】:以「行星繞日」的模型解釋電子繞原子核的現象,比較接近真實的原子內部;其中電子如同行星班,在外圍軌道繞著原子核旋轉,而原子核帶正電,和電子間以靜電力相吸引,原子核如同太陽系中的太陽一般,具有很小的體積,但是很大的質量。

 

(   )76.  哪一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圖?
(A)030514(B)030515(C)030516(D)

【答案】:【C

【解析】:二氧化氮的化學式為CO2,有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因此以黑色表示C原子,白色表示O原子。

 

(   )77.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電子的質量大約只有質子的1/1840倍,所以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 (B)原子核內存在著質子與中子 (C)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及外圍的質子 (D)中子位於原子核內,帶負電。

【答案】:【A

【解析】(A) 電子的質量大約只有質子的1/1840倍,所以電子極輕,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在原子核內。
(B)
原子核內部有質子,但不一定有中子,氫原子的原子核僅1個質子,無中子。
(C)
原子包含原子核及外圍的電子。
(D)
中子位於原子核內,但是中子不帶電。

 

(   )78.  甲、乙、丙、丁各物質,其組成粒子如右圖,則何者屬於化合物?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化合物包含2種以上的粒子所結合而成,因此圖中
(
)為元素,()為化合物,()為混合物,()為元素。

 

(   )79.  下列關於各種物質的化學式的寫法,何者正確?
(A)
氧化鈣:CaO2 (B)硫酸鈉:Na2SO4 (C)氧氣:O (D)二氧化硫:S2O2

【答案】:【B

【解析】:(A)氧化鈣:CaO (B)硫酸鈉:Na2SO4 
(C)氧氣:O2 (D)二氧化硫:SO2

 

(   )80.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及外圍中子 (B)原子核內只存在著質子 (C)電子的質量大約只有質子的1/1840,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中子的運動範圍即可視為原子的大小。

【答案】:【C

【解析】:(A) 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及外圍帶負電的電子;
(B) 原子核內存在著質子和中子,除了H原子外的原子內部都有中子。
(C) 正確,電子的質量大約只有質子的1/1840,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 電子繞原子核運轉的軌道範圍,即可視為原子的大小。

(

(   )81.  .湯木生發現電子;乙.道耳吞提出原子說;丙.拉塞福提出原子模型;丁.質子與中子被發現。關於以上原子結構相關的發現跟理論,依其提出的先後順序排列為何?
(A)
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答案】:【C

【解析】:.19世紀初(1807)道耳吞提出原子說,當時還不知原子可以再分割;
.湯木生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提出原子的『布丁葡萄乾模型』,認為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內;
.拉塞福提出行星繞日的原子模型;
.查兌克發現中子。

 

(   )82.  下列有關道耳吞原子說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一切的物質由原子組成,而這種粒子不能再被分割 (B)相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與大小均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組成的 (D)化學反應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反應前、後,原子的質量及特性會改變。

【答案】:【D

【解析】:(D) 化學反應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反應前、後,原子的質量及種類、個數都不會改變。

 

(   )83.  原子的體積主要由下列何者決定?
(A)
原子核直徑 (B)電子存在的空間 (C)電子的大小 (D)質量的大小。

【答案】:【B

【解析】:原子的體積決定於電子繞原子核的空間大小。

 

(   )84.  今天所謂的真理,或許在下個世紀就會被淘汰,但是每個創新都必須奠基在舊有知識的基礎,因此,對一位研究科學的學者而言,科學的發展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請根據提出時間的先後,將甲、乙、丙三項事實依序排列?
.道耳吞提出原子說; .拉塞福提出原子模型; .湯木生發現電子
(A)
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答案】:【D

【解析】:.道耳吞提出原子說   .湯木生發現電子   .拉塞福提出原子模型。

 

(   )85.  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於何者?
(A)
質子+電子 (B)質子+中子 (C)中子+電子 (D)質子+電子+中子。

【答案】:【B

【解析】: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

 

(   )86.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原子核內中子數必須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電中性 (B)質子與電子的質量數大約等於原子的總質量 (C)當失去原子核外的電子時,整個原子將帶正電 (D)原子核內中子數必須與質子數相等。

【答案】:【C

【解析】:(A)原子核內質子數必須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電中性 (B)質子與中子的質量數大約等於原子的總質量 (C)當失去原子核外的電子時,整個原子將帶正電 (D)原子核內中子數與質子數不一定會相等。

 

(   )87.  YW823C-14-1附圖為某原子的模型示意圖(未按實際比例繪製),乙粒子和丙粒子在原子核內,其中乙粒子帶正電,下列有關該原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
該原子的原子序為2 (B)甲粒子不帶電,而丙粒子帶負電 (C)一個乙粒子的質量與一個丙粒子的質量非常接近 (D)該原子的質量約等於原子核內乙粒子與丙粒子的總質量。

【答案】:【B

【解析】:如圖,原子核內有2個正電的質子,2個不帶電的中子,2個帶負電的電子。
乙為質子,丙為中子,甲為電子。

 

(   )88.  如圖為一原子的元素符號,則有關此元素符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此為鈉原子 (B)此原子的質子數有13個 (C)此原子的中子數有27個 (D)此原子的電子數有14個。

【答案】:【B

【解析】:Al為鋁原子,有13個質子,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27
所以中子數=271314
外圍的電子數=質子數=13個電子。

 

(   )89.  . 原子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小粒子; 
. 原子可再分割原子核及外圍電子;
. 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質量與大小均相同; 
.化合物是不同種類原子以固定比例結合而成; 
.化學反應前後,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及數目均不改變。
以上各項敘述,哪些屬於道耳吞原子說的內容?
(A)
甲丙丁己 (B)甲丙丁戊己 (C)甲乙丙丁己 (D)甲乙丙丁戊己。

【答案】:【A

【解析】:道耳吞的原子說主張:
.原子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小粒子; 
. 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質量與大小均相同;
.化合物是不同種類原子以固定比例結合而成;
.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及數目均不改變。
() 道耳吞不知原子可以分割。
() 道耳吞尚未有分子的概念。

 

(   )90.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原子核內的中子數必須與原子核外的電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電中性 (B)原子核內的質子重量大約等於原子的總質量 (C)當失去電子時,整個原子將帶正電 (D)原子核內的中子數必須與質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電中性。

【答案】:【C

【解析】:原子核內的質子須等於核外的電子,原子核才能保持電中性。
由於電子質量太小,因此原子的質量約等於質子總質量和中子總質量,即為原子核的質量;失去電子時,正電會比負電多,使原子成帶正電的陽離子。

 

(   )91.  有關圖中氯化鈉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040101014(A)此為氯化鈉晶體的模型 (B)氯化鈉由一個鈉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組成 (C)為氯化鈉的化學式 (D)氯化鈉俗稱食鹽。

【答案】:【C

【解析】:晶體由許多分子堆積而成;氯化鈉為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的組合,化學式為NaCl,俗稱食鹽。

 

(   )92.  有四種原子,其質子數、中子數如下表所示,則此四種原子的質量大小關係為何?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答案】:【D

【解析】: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
甲的質量數=7714;乙的質量數=7815
丙的質量數=8816;丁的質量數=81018

 

(   )93.  以下列出了四種常見物質的組成原子與分子式,請問哪一個選項是錯誤的?
(A)1
分子的氫氣含有2個氫原子,其分子式為 H2 (B)1分子的氦氣有1個氦原子,其分子式為 He (C)2分子的二氧化硫含有2個硫原子與4個氧原子,其分子式為S2O4   (D)2分子的氯化氫含有2個氯原子與2個氫原子,其分子式為HCl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硫的化學式為SO­2

 

(   )94.  下列有關原子內各項基本例子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原子不能被分割,故原子內的基本粒子即為原子本身 (B)原子內1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質量非常接近 (C)原子內1個質子的質量等於1個電子的質量 (D)原子內1個電子的質量大於1個中子的質量。

【答案】:【B

【解析】:原子內含有質子中子電子等基本粒子,故原子不再是最小的單位;
質子質量約等於中子質量,遠大於電子的質量。

 

(   )95.  原子是由中子、質子與電子三種基本粒子所組成。若以○、♁和●分別代表中子、質子與電子,則下列何者為原子的示意圖?
(A) YW823-1-1-20
   (B) YW823-1-1-21   (C) YW823-1-1-22   (D) YW823-1-1-23

【答案】:【A

【解析】:含有6個質子,1266個中子,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
電子的第一層只能容納2個電子,第2層則有4個電子,共6個。

 

(   )96.    下表列出鈉原子(Na)與氯原子(Cl)之原子序、電子數及質子數,則XYZ之和為多少?
(A)38 (B)39 (C)40 (D)41

【答案】:【B

【解析】:鈉原子、氯原子皆為電中性,質子數=原子序=電子數;
X
11Y17Z11XYZ11171139

 

(   )97.    下列關於氫原子()與氘原子()這兩種粒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
氫原子為自然界中唯一不具有中子的原子。 (B)氫原子與氘原子,互為同位素 (C)氘原子的原子核含兩個質子 (D)氫原子與氘原子位於元素週期表上相同的位置。

【答案】:【C

【解析】:氫原子序為1,質量數為1,氫原子內含1個質子,核外有1個電子,沒有中子。
、氘、氚為同位素,皆為H原子,再週期表為同一元素,皆含有1個質子,但是中子數目不相同。

 

 

二、填充題:

1.  物質由粒子組成,一般金屬都是由【無數】個原子的分子組成的。
但氣體元素大都是由2個原子的分子組成的。

2.  一切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叫做【原子】

3.  不同的元素之原子,其【質量】【大小】都不相同。

4.  【元素】的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構成。

5.  道耳吞原子說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稱為原子的微小粒子所組成』,以現代科學觀點而言,宜修訂為『一切物質都是由稱為原子的微小粒子所構成的【分子】所組成』較合適。

6.  道耳吞原子說認為:相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不同】

7.  道耳吞原子說認為:相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大小【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大小【不同】

8.  空氣中的氮是以由2個氮原子組成的【分子】型態存在。

9.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與1個碳原子所組成的。

10. 所謂化學反應,其實是原子間以【新的方式】結合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11. 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質量、原子的特性、原子的種類三者之中何者產生改變?【皆不變】

12. 化學反應前後,原子間的排列方式,原子的質量、原子的特性、原子的種類四者之中,產生改變的是【排列方式】

13. 灌滿氫氣的氣球接觸到火焰會有爆炸的危險,是因為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產生劇烈作用所致。

14. 氧原子的體積較氫原子【大】,氧原子的質量較氫原子【大】

15. 一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組成,一個氬分子由1個氬原子組成。

16. 下列各物質:
(A) (B)蔗糖 (C) (D)空氣 (E)碳酸鈣 (F)精鹽 (G)氫,何者為元素?CG

17. 原子序 19、質量數 39 的鉀原子中,含電子19個、質子19個、中子20個,
若在化學反應中失去了一個電子而形成 K+ ,則此一K+ 中含電子18個、質子19個、中子20個。

18. 試完成下列反應:氫+è【水】

19. 依據原子結構模型回答下列問題:

(  )1. 在原子中帶負電的粒子是
(A)
電子   (B)質子  (C)中子  (D)原子核。答:【A

(  )1. 化學反應時能從一原子轉移至另一原子的是
(A)
電子  (B)質子 (C)中子   (D)原子核。答:【A

(  )1. 下列粒子中,質量最大的是
(A)
電子   (B)質子  (C)中子   (D)原子核。答:【D

(  )1. 原子核內所含的粒子是
(A)
電子   (B)質子  (C)中子   (D)原子核。答:【BC

20. 完成下表中空格:

元素

質子

中子

原子序

電子

質量數

元素

質子

電子

原子序

中子

質量數

P

15

16

15

15

31

F

9

9

9

10

19

S2

16

16

16

18

32

K

19

19

19

20

39

Ag

47

61

47

47

108

Mg2

12

10

12

12

24

Na

11

12

11

11

23

Zn

30

30

30

35

65

H

1

0

1

0

1

Co

27

27

27

32

59

Ne

10

10

10

10

20

I

52

53

52

75

127

Cu2

29

34

29

27

63

Au3

79

76

79

118

197

Pb

82

125

82

82

207

Br

35

36

35

45

80